应急处理平台总体技术架构设计如下:
应急处理系统总体架构图
如上图所示,应急处理平台将以“五横二纵”体系为基础,同时考虑外接系统接口,形成“5层2体系+1”的结构。“5层”,即服务渠道层、应用层、应用支撑层、信息资源层、基础设施层,“2体系”,即安全保障体系以及运行维护与支持体系,“1”即外接系统,下面逐一阐述。
l 服务渠道层
采用统一系统入口、用户认证以及门户技术,满足系统所有的服务渠道,包括:应急监督员、分析员、协调员、区网格化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应急办、功能区/街镇网格化管理中心、公共设施相关行业单位以及各类热线等。
l 应用层
体现了系统主要的应用功能,包括10个子系统,分为应急处理过程和应急常态管理两部分,后者为前者的高效执行提供有力支撑,体现了应急管理的常态管理机制。
Ø 应急处理过程涉及的主要应用,包括应急协调应用系统、善后处理系统、智能辅助决策系统;
Ø 应急常态管理涉及的主要应用,包括预测预警系统、培训演习系统、评估分析系统、物资管理系统、预案管理系统、专家知识管理系统和隐患管理系统。
l 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体系主要是为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实现应用系统所共有的、与业务无关的技术性功能需求,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框架。
Ø 从电子政务的基本要求考虑,包括:门户支撑、信息交换、认证授权和基础服务,支撑了应急常态管理的应用功能;
Ø 从应急业务的特殊性考虑,包括:联机分析平台、共享交换平台、图像信息平台、工作流平台、GIS展示平台、通信支持平台,支撑了应急处置过程的应用功能。
两者的有机结合,为应用层的10个子系统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l 信息资源层
梳理和建立应急信息资源体系,是应急管理的核心,目的是加强应急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开发和利用,保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支持信息资源的交换。
信息资源层,主要包括应急基础数据库、应急业务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以及开展在此过程中的图像整合和通信整合。
应急基础数据库主要是指人口基础数据库、空间信息库和基础字典数据库等;
应急业务数据库主要是指市政、环卫、消防、公安、交通等领域的应急资源库(含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装备等数据)、应急预案库、应急专家库、应急方法库和决策模型库的管理;以及通过数据交换实现公安、环卫、民防、市政、建交、气象等部门数据的整合,实现对地上房屋、地下管线、地表道路、重大隐患和危险源、重要设施、特定天气、特定公共事件、特定环境等进行数据整合的隐患库和灾情库;
图像整合主要是整合数据库中网格管理、公安、交通、民防的相关图像资源,建立摄像头图层,并实现视频数字化的展示;
通信整合主要是指通过整合资源库中电话、传真、短信、会议、录音等设施,实现一体化的通信平台。
l 基础设施层
根据应急管理的需要,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硬件设施、综合保障和通信保障。
硬件设施包括有线通信、无线调度、图像资源、移动指挥通信、应急备份系统;
综合保障包括综合布线、防雷接地、电源保障;
通信保障包括:有线电子政务网、无线电子政务网、互联网、电话网。
l 安全保障体系
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采用适当的安全管理策略,并通过各种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不同的层面保证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安全。安全策略包括:网络安全、政务信息资源传输、存储安全,以及数据备份恢复、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
l 运行维护与支持体系
系统的运行维护与支持体系,是保障业务运行,支持软件与硬件的维护与管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这一部分内容在本方案中不作为重点,故未展开规划。
l 外接系统
根据本项目的业务基础,可能的外接系统包括支持预测预警和辅助决策的气象系统,支持应急处置与常态管理相结合的三级网格化管理平台,支持重大隐患、危险源监控的重点监控图像系统等。
应用层、应用支撑层、外接系统层常用的技术如下:
应用层 |
针对预案及执行流程引擎: JBPM 流程模型灵活自定义 |
应用支撑层 |
基于交换中间件的资源共享; 基于资源目录的管理; 基于语义搜索的信息服务。 |
外接系统 |
WebService 动态页面引用 消息路由 短信网关 CTI接口定制 多媒体转换服务 互联网知识抓取 GIS集成展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