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任务
对于博物馆管理人员来说,想要落实好博物馆的管理工作,就需要明确知道陈列展览工作对于博物馆来说,意味着什么。从而才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引起博物馆工作人员的重视,从而通过一定的方式,切实推动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落实。
1. 传播一定的文化知识
通过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工作,有利于实现文化知识的传播。对于博物馆来说,其中陈列展览的都是博物馆中的藏品,而这此藏品都是蕴含着一定的历史气息和人文内涵。虽然说这些文物中所蕴藏的知识,不是学生考试、人们升职加薪所需要的内容,但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促进整体社会水平的提高。
2. 实现社会的教育职能
通过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工作,可以实现社会的教育职能。对于教育来说,很多人潜意识里面都会认为,这是归学校管的事情。但其实并不是如此,对于社会来说,整个社会也是具有一定的教育职能,也应该承担起一定的教育义务。而其中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并能够很好地达到教育的作用。对于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来说,主要是通过讲述文物背后的忠孝节义的故事,从而来实现对人们心灵上的教化,实现社会教育职能。
二、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问题
对于博物馆工作来说,陈列展览工作可以说是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所以在长时间的陈列展览工作中,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有效推进,不利于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发展。
1. 展览方式单一
在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中,其中展览的方式比较单一。多少年以来,对于博物馆来说,进行展览的方式,无非就是将展品放入展厅,从而让观众进行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还会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讲解。这种形式,虽然说能够实现展览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展览形式,是没有办法吸引年轻一代的人,到博物馆中感受文物的魅力,从而使得社会教育的能力有所削弱。
2. 展览内容固定
在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中,展览的内容比较固定。对于任何一个博物馆来说,虽然说藏品无数,但是都是会有一定主题内容限制上的展览内容。除此之外,其中展览出来的文物都是比较普遍的。至于馆内的珍藏,一般不会轻易展示在观众面前。尽管这种设定是出于对文物本身保护的考虑,但是也会造成人流量的损失,从而影响博物馆的正常运作。
3. 缺乏参与体验
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工作中,观众缺乏参与的体验。对于很多博物馆来说,观众在博物馆中,主要是以参观为主,并没有与国宝之间形成互动。在以往的博物馆展览中,因为受到了技术条件的限制,所以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基本上还是以欣赏者的身份展开,并没有形成互动,从而对于文物的感受也会有所缺失。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也应该要重视互动性这一点,从而来推进博物馆的展览工作。
4. 场地有限
对于任何一个博物馆来说,都存在着场地有限的问题。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一个人口基数比较大的国家,可是对于博物馆来说,每日所能够承载的人数是有限的,因此,在现在博物馆工作中,就需要寻求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来突破这一问题,让博物馆的资源能够服务更多的群众,从而才能够将博物馆的作用效益释放到最大。
三、网络虚拟的定义
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网络虚拟这一概念可以说是越来越深入人心。而在现在的博物馆工作中,也希望通过网络虚拟这一技术,从而实现更好的博物馆工作。因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博物馆工作人员就需要对网络虚拟这一观点进行细致的体会和理解,从而才能够找到合适的方式,将博物馆工作与网络虚拟结合起来。
1. VR虚拟现实
所谓的VR虚拟现实,实际上就是仿真技术的方向之一,它主要是仿真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学、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这种技术可以说是现今社会比较具有挑战性和前沿性的研究领域。对于虚拟现实技术来说,它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计算机这一媒介,从而来形成一个三维的立体逼真的图像情景,让人能够对这一情景,形成一定理解。在现在的网络虚拟技术来说,VR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说是最为主要的技术之一。
2. 三维全景虚拟现实
所谓的三维全景虚拟现实,实际上是指虚拟现实技术,但它不是3D图形技术,而是基于全景图像的真实场景,从而展开的虚拟现实技术。其中的全景,就是通过运用相机,以360度的形式,进行一组或多组的照片拍摄,并拼接而成一个全景图像,最后再通过计算机技术中的播放或者投影功能,从而将整个真实场景进行还原和展现,让人形成一种反复置身于现实中的错觉感。三维全景虚拟技术,可以说是除VR技术之外的,现有的网络虚拟技术中的另一巅峰之作。
3. 三维网页引擎
所谓的三维网页引擎,实际上就是在网页上运行三维应用程序的基础软件技术。在三维网页引擎出现之前,网页上只能够显示图片、文字等二维性的事物,而通过三维网页引擎技术,可以在极大程度上解决比例压缩和网络传输委托。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三维网页引擎这一技术,可以说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核心,也是网页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网络虚拟的作用
在正式探究网络虚拟与博物馆陈列展览之间应用的反思之前,需要对网络虚拟技术的作用形成一定的了解,从而才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找到合适的反思,将其作用放到最大,推动整个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发展。一方面,从网络虚拟本身来看,通过与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相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网络虚拟技术的发展,为网络虚拟技术的生存,提供一定的方向和基础。另一方面,从而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来看,通过运用网络虚拟技术,能够提高博物馆工作的效率,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参观感受,促进博物馆管理事业的发展。
五、网络虚拟与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结合
正是因为网络虚拟在现在的社会中发展十分的迅速,同时它对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博物馆工作人员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将网络虚拟与博物馆陈列展览结合起来,从而推进社会的发展。因此,笔者就网络虚拟与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结合,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1. 解决场地有限的问题
在博物馆工作中,通过将网络虚拟与博物馆陈列展览结合,能够解决场地有限的问题。在博物馆工作中,可以运用网络虚拟中的VR技术,或者是三维全景虚拟技术,从而将平时所不能展览出来的展品展现在人们眼中。除此之外,通过VR技术,可以让人民能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博物馆环境和陈列展览的欣赏。具体来说,只需要在微信平台上关注相应的微信公众号,从而便能够实现这一内容。
例如,在广东省博物馆去年过年的展品中,其中涉及一次香料展览,便是采用的虚拟现实技术与展览相结合。具体来说,通过微信搜索关注广东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选择栏中,就有一项是展览服务,在其中可选择线上全景预览。在点击这一选项之后,便能够通过手机左右的移动,从而看到整个展览的状况。
2. 丰富展现形式
在博物馆工作中,通过将网络虚拟与博物馆陈列展览结合起来,可以丰富展览的展现形式。博物馆展览工作的展现形式,一般都是以展厅的形式来进行展开。而通过网络虚拟技术,便可以看出展厅形式,通过投影工作,来实现全方面的立体展现。
例如,在博物馆进行某件文物展览的时候,可以通过相机,以360度的形式,对文物进行一组或多组的照片拍摄。在拍照完成之后,根据文物中的相关故事背景内容,从而进行相应的环境背景绘制,在绘制完成之后,在用同样的方法拍摄下来,最后通过御用计算机中的图片拼接功能,拼接形成一个全景图像。在陈列展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中的播放或者是投影功能,从而将整个真实场景还原和展现。这样观众在进行文物展览感受的时候,就不仅仅只是看到文物,也能够看到当时的文物背景,形成整个故事情节的感受,达到更好的观赏体验。
3. 加强观众参与体验
在博物馆工作中,通过将网络虚拟与博物馆陈列展览结合起来,可以加强观众的参与体验。对于博物馆的参观者来说,肯定很希望自己能够和文物进行对话、在我国央视推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中,就有将文物变活起来,从而与当时的历史人物进行对话,或者是旁自。对于博物馆来说,也可以进行模仿和学习,从而来提高整体的观众的参与体验。
例如,可以通过利用网络虚拟技术中的VR技术,让观众与虚拟出来的文物精灵进行交流。因为现有的VR技术有限,还不能够达到语言对话的效果,所以可以通过一个网页的编制,让文物精灵存在于网页中,而当观众带上VR眼镜之后,就能够进入到网页世界当中,感受和聆听文物自我的剖析。从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观众的参与体验感。
4. 丰富展览内容
在博物馆工作中,通过将网络虚拟与博物馆陈列展览结合起来,可以丰富展览的内容。对于博物馆来说,每一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独特馆藏。而这些馆藏一般都是宝贝,轻易不示于人前。之所以采用这样的策略主要还是通过对文物的保护考虑。而通过网络虚拟技术,便可以极大地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针对珍贵的馆藏文物,同样可以通过运用网络虚拟技术中的三维全景虚拟技术。具体来说,通过相机,以360度的形式,对文物进行一组或多组的照片拍摄。在拍照完成之后,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投影。其中这一展厅并可以设置成为珍宝阁。通过这样的技术,不仅能够将本博物馆中的宝贝展示在观众面前,还可以将其他博物馆中的馆藏也展示在人们眼前,从而实现博物馆与博物馆之间的陈列展览互动,达到更好的互动效果,让观众也能够获得更好的博物馆参观体验。
六、结语
对于网络受众群体来说,网上的用3DGIS虚拟展览平台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参观者不仅可以在白天进博物馆,也可以在晚上坐在沙发上“走进博物馆”;他们不必为无时间参观而匆忙走过,也不必担心闭馆,这种展览方式能够有效地扩大博物馆知识传播的范围,让世界各地观众尽情浏览所喜欢的博物馆。同时,各种网络陈列展览平台的存在,使得大众能根据自己喜好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接受博物馆知识的传递,使得大众获得更大的信息量。总之,博物馆网络虚拟展览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必经之路。
原文来自:http://www.ztmapinfo.com/blog/index.php/article/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