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警察、智慧停车,为道路交通装上“智慧大脑”,极大程度上减轻交通堵塞……今年,海淀区将加强创新智慧交通应用,年内完成中关村西区综合性交通治理建设,包含中关村西区内部1平方公里地区(包含27个路口以及15条路),及外围北四环辅路、中关村大街、万泉河路和海淀南路等道路(包含24个路口,5条路)。
一、精细化智能化推进海淀缓堵模式
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安装倒计时牌,红、绿灯剩下多少秒一览无余。除此以外,交通信号灯按照路口的实时车流量配时自动优化……
做为海淀区核心地区,中关村西区由北四环、海淀南路、苏州街、中关村大街四条道路包围着,附近路网纵横交错,地区内人流密集。2018年,按照海淀区政府关于中关村西区创建新型城市形态工作部署要求,中关村西区综合性交通综合治理项目完成了西区十八条道路沿线违章停车抓拍系统、路上行人与非机动车闯红灯抓拍系统、停车诱导系统的诱导屏改造更换、供电改造及软件系统恢复等。2019年4月23日全面实施并进场施工。
区城管委(交通委)主任助理任海琼表示,传统的道路改建方式改善能力有限,因此在项目中采用了“精细化+智能化”的建设理念,“比如传统的交通信号灯在路口单独设置控制器,交通信号灯的时间间隔是提前设置好的、固定的。而智慧交通系统则通过在前端设置感知和采集设备,把道路上实时交通流量信息传送给后台指挥系统,系统按照交通流量来统筹地区内各个交通信号灯的时间间隔,以实现缓解拥堵。”
着眼于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科技设备结合,通过综合性手段解决西区交通问题、提升道路交通水平、改善交通秩序并提升景观形象,推进“海淀缓堵模式”在全市地区内推广应用,这也是海淀区交通大脑顶层建设,为海淀“城市大脑”提供交通数据和应用支撑。
二、一中心两工程创建智慧交通应用服务系统
据悉,整治将从改善基础设施、优化交通组织、强化交通科技、提升管理水平四个方面,建成可视化指挥、交通组织智能优化、全覆盖大数据采集、交通违章精准打击、全天候在线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交通应用服务系统。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含“一个中心、两大工程”,一个中心指中关村智能交通指挥中心,两大工程为交通基础工程和交通科技工程。值得一提的是,交通指挥中心不仅仅服务于项目建设区域内的1平方公里地区,同时还支撑全区的智慧交通系统的基础平台,是海淀区交通大脑顶层建设,为海淀“城市大脑”提供交通数据和应用支撑。
交通基础工程将主要优化区域内交通组织、停车组织、行人过街组织,规范化交通标识、道路标线、行人过街行为等,便捷出行者交通出行。交通科技工程主要包含前端感知系统、交通流信息采取系统、电子警察等信息采集设备,后台的软件系统包含大数据研判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智慧停车系统等,以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并对社会公众提供实时、精确、全面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和一个安全、舒适的行驶、慢行环境。
除此之外,智慧交通系统还可以协助政府机构和交管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处理应急突发事件。如电子警察可以降低交警出警频率,高点摄像头网络可以及时发现区域内有人晕倒、发生车祸等突发事件,并第一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和部门。整个系统运转一段时间后,更是可以累积海量交通数据,为有关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三、创新运用EPCO模式执行预测十月底项目整体完工
据悉,项目创新运用EPCO模式执行,适应了项目多专业、多环节需求,通过初期整理政府部门在这种新模式下的配合流程机制,并逐步形成了—交管部门提需求、提方案,交通、交管牵头建设,区国企组织实施,科信、财政评审,大脑专班统筹指导,各部门联合参与建设,全流程跟踪审计等一套平稳的各部门合作机制,为未来相仿项目的执行奠定基础。
现阶段,交通科技工程包含软件部分工作已基本上开发实现,违章停车系统已上线,海淀交通支队指挥平台正处于试运行时期,这其中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交通流信息采集分析系统、非现场执法系统、高点视频监控系统、交通设施管理系统、交通信息发布平台系统、综合应用门户系统、大数据情报研判系统已开发实现;智慧停车管理服务系统已基本开发实现。外场设备方面,西区内部科信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实现,中心控制机房现阶段已经投入使用。西区外围剩下的部分点位原址开挖与设备安装调试工作,预测八月份实现。十月底预测项目整体完工。
接下来,海淀区将不断深入展开交通综合治理,加大力度展开精细化管理,采取科技助力,推动搭建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通过开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停车建设管理、改善绿色出行条件及创新智慧交通应用等工作,实现路网交通指数控制在5.3左右(轻度拥堵)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