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工地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政府部门与建筑企业对建筑施工管理的把控变得越来越严苛,致使各类施工管理软件应运而生。但是各类施工管理系统的接口不统一,信息数据无法彼此共享,各级单位之间形成不了共识,造成了整个项目的信息孤岛,致使施工进度无法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对各类软件对施工流程和应用场景的需求不了解造成 用户体验不佳,致使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绝大部分建筑企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换仍旧采用纸介质方式,并没能因系统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而改变。
伴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成为了当下的主脉络,“智慧大脑”的概念变得越来越火热。比如说:在智慧城市圈里热炒的“城市大脑”就好似人脑一般是整个城市运营的中枢系统,监控调配着整座城市地区的运营。系统依托于大数据平台,融合政府部门、互联网、物联网等多渠道、多维度的各类数据,有效充分的纳入经济、交通、安全等多个领域先进的专业模型。实时、可视化把握城市地区各领域运转状态,紧密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现跨政府部门和行业的事件处理和工作协同,实现对城市地区运转状态的监控预警,并在重大隐患或是重大事件发生时,进行协同指挥。与此同时,在智能制造圈里热炒的“工业大脑”以借助云计算操作的计算能力,指挥工业生产线,通过创建模型并不断地调试,量身打造出一套超级大数据,介入从接单到生产预测、过程检测和分析等过程,并驱动数字化生产线。
1、BIM+云大物移智等技术的系统组合形成了智慧项目大脑
大家知道建筑业全要素、全过程和多参与方的“高度离散化”致使项目管理一直都是一个超级难题,但是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并紧密结合建筑业的BIM技术,这一切逐渐开始有了新的的曙光。
首先,可以用“云计算+大数据”把建筑业原先离散的海量数据集中在“平台”处理,并创建了相关业务数据模型的,原先混沌的状态逐渐开始有了“条理”,各类管理信息、生产信息、采购信息、市场信息、行为信息都可以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处理,实现数据互通,业务整合。
其次,是“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及物联网、传感技术等紧密结合,实现建筑工程中的“人机料法环”的在线监测与实时管理,并把各类现场数据传输给大数据平台进行分析,解决建筑业的离散产生的过程信息不透明问题,难于管理问题。
再次,“云计算+大数据”与BIM技术切合出现“基于可视化的模型平台”,建筑业的各参与方、各产业链都能够在一个平台上协作,互感互知,更改了建筑原本割裂、孤立和分散的状态,推动了产业链的高效整合。
当我们把BIM平台、大数据平台、AI平台、IOT平台及项目管理平台等进行系统的整合后,实际上正在形成一个大的管理平台(智慧项目大脑)。
2、智慧项目大脑
基于智能化决策项目大脑的建设需要经历感知、控制、优化、自治4个阶段。在感知阶段,通过物联设备能够自动感知项目各类信息,需要人为干预做出决策控制;在控制阶段,对感知的数据设置一定的执行规范和运行逻辑,能够实现对项目重要环节的有效控制,能够完成预警、控制等管理;在优化阶段,伴随着对业务的深层次了解、数据的海量累积、算力的提高,对获取的感知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形成切合当前状况的优化方案,提供管理决策选择;当数据、算法、算力累积到一定临界点之后,将进入自治阶段,这个阶段项目大脑能够实时根据现场采集的数据做出智能化决策。
能够通过下面五个方面帮助数字建设方提高执行效率、降低经营中的浪费。首先,组建多级、多颗粒度的结构化数字成本;第二,项目参与多方、多角色在线协同,全程留痕可溯源;第三,建立全链路的数字工程监控经营体系;第四,数据驱动经营提效,大数据支撑业务优化;最后,设计贯通、一图到底的项目数字化转型。
具体的应用场景包括下面几方面:
1)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化调度。通过云端的项目管理大脑能够推演出最优化的施工方案和生产计划,并智能化调度工厂生产和施工现场的人员、机械、设备进行高效作业。将建造方案、工艺工法标准、建造条件等数据输入项目大脑,根据这些数据将会智能化生成项目建造方案。根据生成的工序级任务排程实现向生产工厂下达生产任务,对物流配送、资源调度、生产指导实时进行智能化调配,通过对各资源组织的实时感知,不断优化项目调度组织。
2)基于项目大脑的风险智能化防控。通过对现场各要素的动态感知和项目大脑进行深度学习,对现场数据进行模拟仿真、状态描述、决策分析、预测性预警和指导性预控,让项目现场更加安全、规范、高效、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