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核心是人,人的本体意义就在于追求幸福。以人为核心,容纳和助成幸福的达成,是城市存在的价值,也是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佳选择。今日,城市居民的幸福感知与能力,已不同往日。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日新月异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内外部频繁冲刷着生存与生活。时代在催问:如何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让城市居民的生活更有品质,成就一座幸福之城?城市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为幸福作为一种感受、作为一种能力提供支撑?城市和作为人的主体怎样形成一种良好发展的互动?这是城市治理能力的讨论,也是居民幸福感的关切。
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智慧化城市治理,是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在杭州,有关于城市数字治理的“城市大脑”建设提案获得了城市管理者的认同,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开始了杭州的数字化探寻方案。这使得杭州——这个接连多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天堂之城,提供了一个从城市大脑通往幸福城市的现实案例。
1、幸福之基
基于全世界各个国家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很大挑战,这些挑战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那便是运用机器智能处理城市发展过程中许多关键的问题。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从南极到北极,而是从交通信号灯到交通道路摄像头,它们在同一根杆子上,但从来没有通过数据被连接起来过,道路摄像头看见的东西永远不会成为交通信号灯的转换。数据不通,交通不畅。
城市大脑要做的,便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运用丰富的城市数据资源,对城市展开全局实时分析,处理靠人脑无法处理的问题,有效调配公共资源,逐步完善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带上这个思路,“城市大脑”创新助推成就了杭州的“数字经济第一城”、“数字治理第一城”的实践。
城市数字化推动了杭州的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在杭州,通过“城市大脑”这个系统化载体,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有了耦合的路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杭州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逆势增长了10.5%,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2019年杭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3795亿元,占GDP比重为24.7%,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
城市大脑建设以问题为导向,迄今为止依次发布的四十八个场景应用,呼应城市治理的“痛点”“堵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畅快出行”“先离场后付费”“多游一小时”“先看病后付费”“医院周边治理”……均折射了城市个体的视角。“城市大脑”主创思路由人本为起源,再以系统化数字方案集成城市的感知能力,也就满足了城市助力幸福感的基础条件。
2、延误指数
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在杭州已成为共识。杭州2016年率先提出建设城市大脑,是为了有效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而城市交通满意度,是一个城市居民衡量幸福感的关键指标之一。
从交通拥堵这一个“城市病”的感知起步,杭州的城市大脑建设经历了四年。为改善交通拥堵,许多 城市或选用车辆限行、限购等限权方式,或扩建道路、强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来提升交通运载能力。
杭州城市大脑用了一种更智慧的方式,从“交通拥堵指数”想到车辆“在途量”,想到“延误指数”。从数数开始,先是数清城市在途的车辆数量,用“在途量”来评估城市交通承载能力。由此灵活地辨别不同时段、不同路段的道路承载能力,并据此有序放宽限行政策。
杭州机动车保有量是三百六十余万辆,但高峰时段的在途量是三十万辆,平峰时段仅有二十万辆。因而,交通治堵的目标不是三百六十万的机动车保有量,而是高峰时段多出来的十万在途量。
由此,杭州发布“非浙A急通车”场景,根据“在途量”提升道路资源的利用率,为非浙A车辆提供通行便利。在人口净增120万、总路面通行面积因施工减少20%的情况下,交通拥堵排名从2014年的第二名,下降至现在的第31名。
其次是数清停车位。医院和商业圈周边停车难、秩序乱是城市治理的难点和痛点。杭州以相关医院为试点,数清了周边五百米之内停车场库所包含的车位,并将场库数据感知接入城市大脑,设立起停车位指示牌。如在市一医院,便是数清了周边4个停车场的1293个停车位,通过城市大脑中枢系统实时在线共享。在线下,拆除隔离带,立起停车引导牌,设置限时停车位;在线上,通过医院挂号平台,推送周边停车场信息,并与导航软件合作推送比选最优TOP5停车方案。借此均衡停车位使用率,既提高了闲置资源利用率,又改善了原聚集场所的停车压力。
依靠杭州城市大脑数据协同创造的“延误指数”,其提出源于一个认知,即一个路口堵不堵的评判标准是群众通过该路口对拥堵感的体验。以顺畅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时间为基准,通过路口实时数据的抓取计算通过时间,将延误的时间长短做为拥堵程度评价的标准。根据数据分析,如果延误指数不超过1.3-1.4,群众基本上感觉不到;但是若到了1.4-1.5的时候,便会有堵车的感觉,再增加,那么堵车带来的不幸福感便会递增。
3、创新运用
除了“数字治堵”,杭州的“城市大脑”现如今覆盖交通、文旅等11个重点领域,日均协同数据1.2亿条。
新冠疫情期间杭州紧急上线的“健康码”,不仅夯实了城市幸福感的“安全”刚需,也助推杭州成为最早推动复工复产的城市。除满足疫情防控的需求,“杭州健康码”还进一步开拓了服务功能,协助市民实现“一码在手,就医全程通”。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亲清在线”,让助企补贴五秒直达职工账户,再造了流程,经济权益及时得到保障,让职工个体与政府部门可以借此机会重新思考建构双方及多方更良好的社会关系。
“民生直达”使“一个都不能少、一天都不能差”的民生数智服务精确达成,赋能基层治理,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社工少跑路”,让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得到现实可观的提升。
市场主体在城市大脑产品的应用中也得到了资源配置优化的成果。如酒店“30秒入住”场景的核心是打通公安入住登记、酒店PMS、门禁、收单交易、OTA预订、酒店直销等六大系统,实现游客快速办理入住,减少前台等待时间。杭州基于城市大脑构建的城市数字化系统与企业系统直连,有助于企业平等安全且低成本地共享社会公共资源。市场主体也由此得以在城市大脑的生态中构建数字化运营模式。
4、立法保障
2020年10月27日,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杭州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促进条例》,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个城市大脑地方性法规。
《条例》第三条这么描述:“城市大脑,是指由中枢、系统与平台、数字驾驶舱和应用场景等要素组成,以数据、算力、算法等为基础和支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促进全面、全程、全域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数字系统和现代城市基础设施。”至此,城市大脑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法律性质得到明确,其服务功能与助成赋能成为当然之义。
杭州依托于“一整两通三同直达”的中枢系统,按照“一脑治全城、两端同赋能”的运行模式,实现数据协同、业务协同、政企协同。其中“两端”是指驾驶端和乘客端,驾驶端是指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乘客端是指城市大脑数字界面。
杭州城市大脑数字界面作为触及服务群众的核心载体渠道,以“大集成、广应用”的为目标,围绕统一用户认证体系、统一应用场景入口、统一服务评价体系、统一宣传展示窗口、统一开放运维平台“五个统一”的建设要求,依托于城市大脑中枢与技术架构体系,融合杭州办事服务等平台,建构便民、惠企、民生、民意、新闻服务“五个直达”,打造人民群众心目中更为具象、可亲可感、爱不释手的城市大脑数字化服务平台。
截至2020年12月,杭州城市大脑的“中枢系统”已接入385个API(应用程序接口),累计调用量2.3亿次。以杭州萧山城市大脑平台为例,通过“平台赋能、数据赋能、场景赋能、驾驶舱赋能”,意在达到“数据能看、层层下钻、事件能转、应急能战”的能力建设。2019年“8.28”下城区建国北路塌陷事件中,潮鸣街道及时运用街道驾驶舱启动应急处置预案,通过应急指挥功能及时发布疏散指令,在短时间内疏散了树园小区受影响的792户居民,以数据的算力和协同争取到“黄金十分钟”,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现如今,城市大脑推动幸福治理的场景正在徐徐拉开,据调查统计,全国约有五百多个城市宣布将建设“城市大脑”。城市有大脑,人民更幸福。怎样建设,决定了大脑能否真正“聪明智慧”。以人为本,数字赋能,是城市大脑通向幸福城市的密码。倘若它还能赋予每一个居民拥有对城市有所贡献的意愿或动力,与城市管理者们同向而行,那么这将是迈向幸福城市值得期待的新故事。